心意更新必需的三個特點:一致性,經常性和重複性。我們在研究中發現了一個普遍存在的事情,並與基督教界和學術界的認識一致,就是天才的潛能就在每個人身上,是現在就有了,你比自己以為的更聰明。
嚴格來說,天才的潛能會表現在特定領域。本質上,每個生在世上的人都有神的火花,這不能讓他們重生,但能讓他們活下去。因為耶穌就是這光,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,有光從耶穌發出,每個人身上的天才都是那光的一部分。人用各樣的方法把天才挖掘出更多,但沒有人能有基督的心(思想),以基督的心行事,除非他有神的生命在裡面,也就是重生,與神重新連接。
有個尚未解決的問題:天賦或天才,是先天就有的還是後天獲得的?也就是天性還是培養的區別,等等。先天就有,未必是從父母遺傳,但是是在出生時就具備的;後天獲得是指在出生後得到,長大後才有。這裡說,天才是先天或是後天,或是兩樣都有?
英國埃克賽特大學的邁克霍姆斯教授認為遺傳的作用被誇大了。換句話說,他認為科學家們過度強調遺傳基因的作用。他說,他發現天才都有這些質量:
第一,他們有很強的目的感。
第二,他們有達成目標的強大動力。
第三,長時間專注的能力。
如果這是天才的基本要素,你就明白為什麼世界的靈想把你的專注力降到最低。換句話說,他們想讓你變笨,並使你一直這樣。
最後一點,天才有能力抵制干擾,集中精力實現特定目標。
我也注意到,教會作為一個整體,很少設定目標。背後原因是,被聖靈引導的講法被濫用了。人們不認為聖靈引導和目標設定可以共存。但我們要明白,聖經說聖靈要把將來的事告訴我們,這樣我們就能定下計劃。祂說,我知道我向你所定的計劃,神制定計劃,沒有實際目標,就不能稱之為計劃。沒有目標,就不能衡量,就不是計劃。如果不能衡量,就不是目標,目標設定是在神的計劃中的。
耶穌說往普天下去,傳福音給萬民聽,這是一個目標。我們怎麼知道有沒有達成目標?當我們進入世界,傳福音給萬民的時候,這可以衡量。我沒有說這個目標並不大,對我們個人可能很大,但對所有人就不算大。我們作為基督的身體一起來就能做成,一個人也許不能完成全部,但祂不是對一個人說,而是對基督整個身體說,這不是說大家光坐在一起,自己不做,讓別人來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。
霍姆斯教授講到基因對個性形成的影響,他想要找出基因在其中的影響,他的主張是有實證的,即我們並非生來就是大有成就的天才。但有些人生來就有能力做到這點,這跟前進的內在動力有關。很多成功的例子,這些人一開始很懶散,沒有目標,沒有動力,什麼都沒有,然後他們找到了動力,完成了偉大的事業。
這也表明,即使你天生沒有這些質量,你可以下定決心去培養。再說一遍,要是音量能決定重要性,我恨不得大喊大叫好讓你知道:你生活中的任何事,包括你身上任何部分,都是能改變的!
這一點怎麼強調都不為過,能講到很多其他方面,我們已經講過“話語”,要想改變你生活和身體,首先也是最重要的,就是做出決定改變它,相信它能改變,再採用必要的步驟改變,通常從“話語”開始。應該說,改變先從思想開始(因為話語就是表達出來的思想),然後就有話語,講話是第二步。所以你必須開始說符合聖經的話語。問題是我們已經按步驟做了,但大多數時候是負面的。
要是你研究過,我也做了一些,還不夠做成案例分析。但在過去二十年的醫治服事中,雖沒有具體數據,但大多數情況,最突出的一點是,那些因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來找我的人,還有通常身體某個部分有癌症的人,男女都適用,但我注意到主要是女性,她們更關心自己的身體。正因如此,女性更容易討厭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,因此,她們總是負面地講到那個部分,通常在那個部分就有了癌症。因為你討厭它,常常說它有多差多糟。
你的靈就像一台電腦,它未必能分辨你是這個還是別的意思,它聽到的是,我希望我的身體沒有那個器官,就開始對抗這個部分,讓它離開。這就讓仇敵有機會可乘攻擊身體的這個部分,因為你已經在負面地說它了,如果我們用聖經的話說,就是你已經詛咒了它,命令它枯乾死掉。我見過太多了。我為成千上萬人單獨禱告過,看得太多了,所以怎麼強調這個都不為過。男人不太一樣,一般來講,看待自己的身體也是這樣,但不講出來,隨便唬弄一下。如果不去管它,疾病還是會在那。
記住,你身體的任何部分都能用你的話語改變它,如果有你不喜歡的部分,不要詛咒它,要改變它。怎麼改變?講出你想要的最終結果。每次你想說身體某部分的壞話時,照著神的話去說,它是被祝福的,它是對的,好的。無論怎樣,說出你想要它成為的樣子,這才是該說的。
大多數人,心志還沒有更新。許多基督徒的心志(Spirit of mind)是屬世的,是負面譏刺的,講話暗諷,有雙關涵義等等,什麼話都說得出口,正因如此,抱怨變得很正常。神常警戒以色列人閉上你的嘴,不要抱怨,別發怨言,這正是人們常常做的。
不是說女性就一定比男性更多抱怨,一般來說,女性比男性更傾向表達自己。當你表達自己,如果心志沒有更新,表達出來的就會是屬世的靈。當你用屬世的靈這樣做,就會有掌控、抱怨、詛咒在你身體上。所以改變你的思想很重要。這不僅僅是科學方面。我先讀完這段再回到聖經,你們先翻到《哥林多後書》,等下再讀。
聽過馬爾科姆.格拉德威爾嗎?他寫了《引爆點》、《異類》,《眨眼之間》也很棒,講到思而不想,和這裡有點像。他在這方面做過驚人的研究,還寫了一篇《物理天才》。馬爾科姆.格拉德威想找出天才的成因。先找了一個人,是個傑出的神經外科醫生,叫查理.威爾遜。第二位,冰球運動員格魯韋恩.格雷茨基。第三位,大提琴家馬友友。這些人在他們的領域都是天才,他稱之為物理天才。為什麼?
神經外科醫生必須非常細緻地做每件事。冰球運動員韋恩.格雷茨基能驚人地預判將要發生的,就像他常說,我的焦點不是在冰球現在的位置,而是冰球要去的地方,就像他大腦裡先設想好,真是這樣發生,他能先看到球要去哪,太天才了,能預知未來。他也發現,大提琴家馬友友在音樂演奏方面有絕佳天賦。光靠才藝或技能不足以在繁重的體力任務上成就偉大。光有身體技能不行,如果沒有相符的性格,這些技能並無用處,技能要有特定相稱的性格。
他講了相符的性格的概念,對失敗的可能性與後果有切實的執念,人要對這些可能性抱有執念,這就是信心。如果你對這些可能性有執念(痴迷),就是信心。可能失敗的後果,可能性越大,後果越嚴重,這人越痴迷。
就我自己來說,我不自稱天才,在這些方面比得上這些人。但我注意到,女兒死後,我開始學習醫治,痴迷其中。這就是為什麼我找到了,因我痴迷其中,神就給我啓示,我就越挖越深。我不滿意當時的答案,因為我失去了一個孩子,我知道還有其他人,他們所愛的人正在死去。我在聖經中看到這種可能性,耶穌醫治了所有人。我也看到過如果失敗,後果會很嚴重,有人會死。這是兩種極端,這就是我面臨的,讓我痴迷於尋找真相,門就這麼打開了。
格拉德威爾發現三位天才都投入額外時間練習基本技能,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,不練花哨的,卻把基本功練了一遍又一遍。天才與平庸的分界線,區別就在每天不間斷做同一件事的能力,不會因此乏味,還能專注、持續下去。不是只靠學習,因為每個人都能靠學習做更偉大的事,而是這種能回到基礎的能力,一遍遍做這些小事,每個領域都是這樣。要是你學過屬天醫治,你就聽我講過,那不是花俏的東西。
我教武術時,從沒見過有人跳旋轉回踢在街上打贏,這根本不可能。當然,他們打贏對手後可能會這樣來一下,作為炫耀,來下後空翻。但我注意到每個偉大的鬥士總是用相同的戰術,相同的戰術每次都能贏,是因為他練習再練習,到一個地步,他總能把自己調到合適的位置使用這招,這樣他就能專注。
拳王阿里有倚繩戰術,在半空來回移動,擊中對手。李小龍經常看阿里拳擊賽的錄像,學會了阿里的步法,包括他自己的步法,還有他的兄弟彼得練擊劍的步法,他就把阿里的步法和擊劍的步法結合起來。拳王阿里的步法能快速移動,擊劍的步法讓他一秒內移動10到12英尺長,這叫衝撞,能縮小差距,也叫入侵。當你面對對手,迅速攻入,他就不能防守,無法脫身,李小龍這麼訓練,我們的武術也這麼教。
我們不練花俏的,只是八到十樣重複教,一遍遍反複練習。我讀過李小龍的一件事,就連他坐著看電視,不是因為他喜歡看,而是他有個拳擊袋,他會坐那不停打那個沙袋。每次電視畫面一變,就換下個動作,把這當成提醒他移動的刺激物,他就越來越敏捷。我不想講太多,但最重要是他有這個能力。我們的技術也是從他來的。我是跟李小龍的三個徒弟訓練的,就是第一批在他底下受訓、認證的人,我受他們訓練,李小龍教的就這樣傳遞下來。
我們發現一件事,李小龍個頭小,拳頭的力氣也小,增強力量的唯一方法就是在拳頭上加速加量,為了增加力量,他不能只用胳膊去打,而是讓整個身體動起來,用全身140磅的體重去打。這意味著他必須在腳觸地前打完,當他移動,他會在腳觸地前打完,因為一觸地,力量就往下,而當你向前進攻,就衝向對方的身體。而如果你在他們向前衝時,同時打出去,那麼你的力量是加倍出去的,所以算好時機,他們一動,你就動,在他們動的時候就擊中他們,你的衝擊力加上你的體重,力量增加了一倍。這是機械式運作原理。
很有趣,我們過去常把它叫做科學鬥毆法,因為我們分析這些動作。不是肌肉力量帶出強力,李小龍比大多數同等重量的男人更強壯,是因為他開發了肌腱的力量。肌腱比肌肉大概強壯25到35倍,因為肌腱把所有東西穩固地連在一起,問題是,你不能用舉重練肌腱,它只能練肌肉,練肌腱力量的辦法就是所謂的等長運動,你要在這點上用手抵住牆,盡你所能按壓一段時間,然後移出四分之一英吋,再做一次。再移出四分之一英吋,再做一次,重複直到伸直,因為肌腱只能在那個位置得到力量。所以你必須加強肌腱的每一個部分來獲得力量,這要花上連續數小時練習。大多數人不肯這麼做,他們只想進來玩點花俏的,四處晃,他們光想這樣,卻不知道這些都很表面,看著不錯。但贏不了,能贏的都是靠基本功,科學已經證明這點。
人之稱所以能發揮神賜下的天賦,是因為他們集中專注,練習小而基礎、漸進的事,自我受益。他們不是一上來就做完所有事,而是把事情拆分成小部分,精深鑽研,重複做一萬次,再做另一部分,做上一萬次,不斷重複。這些都做完後,就成了第二天性,當這成了第二天性,你就得到了,天賦就出來了。這是能訓練出來的,大多數人沒有開發出來,因為他們覺得没必要每天做同樣的事。
正如我們在聖經學校和屬天醫治裡教的,怎樣行在權柄裡,給你七件事,如果每天都做,你就會行在能力裡,每天倍增。大多數人做不到每天堅持,做了一段時間,但沒有一致性,經常性和重複性。你要有自律才能做到,不這麼做的話,你學到的只是信息,不會成為知識。
《林後4章》,“凡事都是為你們,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,感謝格外顯多,以致榮耀歸與神。《林後4:15》”。
《林後4:16-17》所以,我們不喪膽。外體雖然毀壞,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。這是說內心在增長,你的內心就是你的靈。你的內心受造是完美的,一天接一天,不用新的加進去,而是每天都被完美保守,因為你與神相連,祂的生命每天流入。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,“至輕的苦楚”,就是我們講到的,要一致、經常、重複操練,我們把這看成是苦楚,雖然不好玩,卻是必須的,“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。”
《林後4:18》,能讓它對你有效的是這個。
“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,乃是顧念所不見的。”。你必須能看到那些看不見的,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。“暫時的”用的是古英語,臨時的意思,“所見的是暫時的”。跟我讀“所見的是暫時的,所不見的是永遠的。”
我們有暫時的和永恆的東西。你們看不見永恆的事,但你們看得見暫時的事。“暫時的”意思是會改變的,所以要是你能看到它,它就能改變。因為它是暫時的,不屬於永恆不變的。如果你看到自己身上有什麼不喜歡的,這是能改變的。有這麼一代人,我相信可以是我們,會領受這番話,相信而且照做,會看到改變發生。我們會是作為神的眾子顯現出來的這一代人,像耶穌那樣說話行事。改變我們的身體,到一個地步,沒有疾病疼痛,行在屬天健康裡,改變一切需要改變的。
要是我們能改變自己的身體,生命中什麼都能改變。要是它是暫時的,就能改變。就你的身體來說,除神以外,沒有人比你自己有更多的權柄。你對你的身體有權柄,你可以吩咐你的身體該做什麼,吩咐你的身體改變。不要討厭它,要解決它,改變它,吩咐它,稱它該有的樣子,不是照你看到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