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

萊斯特 桑姆爾:改變世界的信心11

我對我們已學習、享受過的這些關於信心的課程深感興奮。到目前為止,我們已經為你們帶來了好幾節關於信心的課程。今天的課程主題是信心,一種美好的祭物。接下來的主日,或下一次有機會向你們教導信心相關內容時,我們會講到信心就是與神同行,然後是信心是一種工作,接著是信心是一段朝聖之旅。你們會逐漸看到,信心不只是一種形式。正如我所說,信心就像鑽石,會從各個角度閃耀光芒。事實上,當你真正認識了信心,你會發現你的眼神,你的微笑,你行走的方式都和你內心的信心程度有關係。是不是很美好?所以我們必須謹慎行事,讓信心能從我們身上流露出來。


在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第四節寫道:「亞伯因著信獻祭於神,比該隱所獻的更美。因著信,就得了稱意的見證,就是神指著他禮物做的見證。他雖然死了,卻因著信仍舊說話。」很奇妙的是,即使你的人生完結了,也被埋葬在地裡,直到復活之前的那段時間,你依然能夠發聲,你真的依舊在活。你當初所說的仍可稱為祝福,墳墓並不一定是終結點。對這個人而言就不是,在他死後大約六千年,他仍在說話,仍在改變人,仍在塑造別人的人生。因為他裡面有種不會死亡的東西,稱作信心。這正是我們也渴望在自己心中擁有的,一樣不會死的東西,會一直延續。


希伯來書十一章一節告訴我們:「信就是神說信是。」神沒有將信心描述為信曾經是。這意味著,你不能只回到舊約,看看摩西和亞伯拉罕,就說,哦,好了,那就是全部了。不,他們的確有信心,但如今這同樣的信依然存在,是。神一切的作為過去如何,現在也仍然如何。如果你相信,就說阿們。我們要抓住它,和它同行,因它喜樂,並享受其中。信心是當下的。信心能被增加,你明天可能會比今天擁有更多信心。信心是你與耶穌和與神的話語之間的關係。那種關係讓你的信心增加。信心是一種實體,這令很多人驚訝。我從小被教導信心是一種神秘莫測的東西,是無法想像的,超乎我們想像之外,它高深莫測,令人驚嘆不已,可我們卻幾乎沒太多信心。而現在,我們在神的話裡發現,神說,信心是一種實體。這是你能感受,能觸碰,能搖晃,能衡量,能愛惜的東西,因為它是有實體的。

一旦明白這一點,我們的世界就煥然一新了。聖經說,亞伯擁有信心。我要先指出,亞伯從未自稱自己有信心,是神說的他有。很奇妙的是,在大多數情況下,一個人若擁有內在的偉大,他自己往往並不自覺,對他來說,就是順其自然地做自己該做的事,倒是周圍人驚呼:「哇,你好有信心。」而他自己只覺得:「我不過是在為耶穌而活呀。」聖經中那位投進兩文錢的小寡婦,誰都覺得她只不過是窮而已,可耶穌卻判定她有信心,並說她所投的比眾人還多。你會問,耶穌為何這麼高看她?因為她把自己所有的都獻上了。耶穌看了她的口袋,發現「案,空空如也,你沒有留下任何,就說那你比眾人都給的多了,因為你把全部交了出來。」許多人一聽信心這個話題就會說:「哦,我想要信心。」可聽完幾節課後,又想:「嗯,也不見得,我也許並不是真想要它,因為越瞭解信心,他們越覺得要求太高。」


我認為,我們都應該真正明白信心的意義。神說,信心乃是一種美好,更美的祭物。它不是某個人或哪個教派的說法,而是神親口說的,若它真是美好的祭物,我會說:「主啊,請告訴我,這跟我個人生活有什麼關聯?」當主向我寫明信心是美好的祭物時,說實話,我倒沒有表示不信,但我確實嚇了一跳。你可以在神說這就是事實時相信,但還是會覺得:「哎呀,這聽來真有點匪夷所思。」神必須親自啟示給我,讓我看見,事實上,信心就是一種美好的祭物,神是藉著那年輕人亞伯來告訴我們的。所以,信心就是我們在奉獻盆裡所呈現給神的東西。


我曾對主說:「這聽起來可不太對呀,我幾乎覺得沒什麼吸引力呀。」神就讓我看到,我們屬靈的生命跟我們給神的奉獻高度相關。你屬靈生命的深淺也體現於你為耶穌而付出的工作量。真正屬靈到很深的人都會告訴別人耶穌,而不是隻在腦子裡自稱多屬靈,我是在很坦率地和你說話。以我所見的經驗,那些所謂追求更深生命的人常常會越追越深陷自己裡頭,出不來了,而那些忙著為耶穌贏得靈魂的人反倒不太在乎什麼更深生命,他們關心的是靈魂不下地獄。你若觀察兩種人的生活,會發現那位傳福音、帶人歸主的人才是真正和耶穌更貼近,而那個整天專注自我提升的人卻不見得真的深。你並不需要成天對自己喊話:「你要更好啊,更好啊。」不是那樣來培養信心,信心是一個在我們裡面自行運作的東西,我們也會向你更多展示道,信心是一種生命,它自然運作於我們之內,其中一個面向就是付出給予。


看到某個人不願給神奉獻時,你也別去責怪他,不必覺得那人多壞,其實他內心有狀況,還有很多別的事他也無法應對。給神只不過是某個面向,你若有一天需要醫治或其他方面幫助,也同樣需要那同一個信心,若某地方無法運作,那在別的地方也行不通,但若我們獻給神,神就會還給我們,神不會真正從我們這裡奪走什麼。神是好禮物的賜予者,你若相信就說阿們。我們總是怕神把我們的玩具沒收,可一個好父親並不隨意剝奪孩子的玩具,神並不會把對你有益的東西都奪走。有人想:「販金銀也挺好玩的,可神偏不讓,他真壞。」其實恰恰相反,神是好,因為他預見那事情會帶來苦果,破碎的生命,破碎的家庭,以及在永恆裡失去神。神是聖潔的,他只是不想讓我們走上一條最終毀滅當下與永恆之路。我深信神是一位好神,我也是這樣相信。


至於我自己和奉獻、信心之間的經歷,我必須回到神的話。「教官別人的,自己也必被教官。真言十一章二十五節意義。若你從不教官別人,你自己也得不到水。把自己所擁有的分給他人時,就會有東西回到你身上。」在我個人生活中,我看到這個道理,看成完美應驗,不是不分敵,而是完全的。因此,亞伯並不吹噓自己有信心,他只是透過行為展露了信心,他給神獻上禮物。


亞伯的信心具體怎麼彰顯呢?首先他得知道自己該獻上什麼。你們明白,我們要被教導才會給予。我自己就是,需要先被教導才知道該給。那亞伯在哪得到教導?他是從他爸爸亞當那裡學來的。亞當必定這樣告訴他們:「孩子們,當初我赤身裸體,沒有衣服穿時,神來殺了一隻羔羊,用牠的皮給我做衣服。我的過犯讓某個無辜者需要犧牲,若非有人犧牲,我就會一直赤身露體。而且我也明白其中屬靈的原則,這是神方式來覆蓋我的罪,洗淨我的過犯,給予我屬靈的衣裳。所以你們也必須照辦,要用犧牲祭物獻給神。」


亞當有兩個兒子,而他們對父親的同一番話卻採取了兩種不同態度。六千年以來,世界並沒變,如今依然有人想隨心所欲地處置神的那一份,就像該隱那樣。仍有人說:「我猜不管神怎麼說,我想怎麼奉獻就怎麼奉獻。」我猜,亞伯在為神獻祭時曾想:「神要羔羊,疑那隻殘廢的不錯,正愁怎麼處理它呢?就獻給神吧。」可神卻說:「等一下呀,我不要你的殘廢羊,請留給你自己,我要你拿隻好的給我。」


人很容易把不需要或沒用的東西拿給神,有沒有人還在?在過去幾年裡,人們會把自己用不著的東西給窮人,我曾收到人家送我的外套,老實說該捐給濟站,而不是給我。人們最喜歡把破衣服,不想要的東西奉獻給神,神卻說:「不,謝謝,我不要,要給我就給我最好的。」又或者,看這隻羊叫斯豹吧,和別的羊不一樣,它老是一邊瞎跑,像隻山羊似的,我早就不想要它了。神啊,你就收下吧。神回應:「不想要那個,你自己留著,繼續慢慢管教它。」那主,你想要哪隻?你記不記得有一隻小羔羊,母羊死了,你把它帶回帳篷裡,悉心照料餵養,它變得非常雪白無斑點,很漂亮,你還記得它如何天天跟著你,進出帳篷都相隨?「就那隻。」啊,不行啊,那可是我的寶貝啊。「對,我就想要它。」可是主啊,它是我最愛的,「是的,正因為如此,我要它。」嗯,如果你真要,那你拿去吧。於是他便帶來美好的祭物,神就稱之為信心。


我們以前一直想知道信心是什麼,現在我告訴你,信心就是把最好的獻給神。這並非人或教會的定義,而是神的定義。若心裡冒出一句:「不,我不想給神。」那就是信心的對立面,而對立面出自魔鬼,疑惑或不信。神絕不會讓你因此陷於匱乏,反而會回報你遠超過往。有多少人體會到在奉獻給神時反而更富足,看,很多人都有見證,我自己也是,我發自內心地認為,我因向神奉獻而蒙福,我永遠不會停,我會繼續給神。


於是亞伯開始獻祭,神向他微笑,他圍著祭壇歡呼讚美神的同在強烈。另一方面,他的哥哥也想要敬拜,就在那裡弄了個祭壇,放了火,說:「聽著,上帝,你是吃素的嗎?」主回答:「不是。」「可我就只給你素的了。你只有這些,我從我的田裡帶些洋蔥。你喜歡洋蔥嗎?」嗯,不喜歡。「可我偏要給你洋蔥。你還有什麼捲心菜嗎?你也許不喜歡,但我今天就給你包菜。」我們總是把我們想給的強加給神,不管他喜不喜歡,然而,他裡面並無血。他還看在兄弟那兒,心想:「瞧那傢伙,祭壇血淋淋的,好可怕。」但神說:「不,他那是被我接納的。他因獻上祭物而蒙我悅納。血裡有生命,利未記十七章十一節,他用生命換生命,因此,他能得著屬靈的生命。至於你,你不打算這樣做。」結果該隱就堅持:「不,我偏不。」他大把大把地把自己地裡長的蔬果對在祭壇上,說:「給你了,上帝。」神回應:「對不起,我不接受,也不賜福。」但奇怪的是,一旦別人蒙神悅納,而自己沒被接納,人往往就氣憤。有多少人見過生氣的宗教人士?對啊,該隱就如此。他們怒火越燒越大,也許他原本只是想給亞伯一點教訓,結果失手一下子把弟弟打死了,用重擊打破弟弟的腦殼。這就是奇怪的宗教,會殺人的宗教。我們如今也見得到,若一個宗教沒有耶穌基督為根基,它就是殺人的。你留意現代所有衝突問題,在它背後都有屬靈因素在作祟。舉例,中東的問題,表面上看像是領土之爭,實際上,阿拉伯擁有成千上萬平方英里的土地,卻要把面積很小的以色列推入海,以色列那塊地小得可憐,他們那邊卻已綠化成花園,對方看了很不爽。


一旦自己沒受祝福,就不僅不開心,還會心生怨恨,甚至想置對方於死地。該隱就是這樣,把兄弟給殺了,由此看出他確實沒信心,因為他行動裡就暴露了他沒有,亞伯的行動卻顯明他有,他所行就是,信心實際上是一種對神的奉獻。原本我讀《聖經》多次沒發現,後來有一天神才讓我看懂這個真理,先前讀過卻沒消化。你們也有類似經驗吧?同樣的經文,某天突然哇,讀懂了。神向我顯明後,我才開始觀察周遭的人,就發現確實如此。聽我說,我開始看人。舉例,在本世舊的大會幕裡,有位老婦人。當時我們正要建那座大會幕,過程很艱難,她把自己一個月的薪水全然奉獻,她在市中心一家洗衣店工作。我在收到奉獻時,看見她整張薪水都在其中,就跑去問:「你有沒有拿回找零?」她回答:「什麼找零?我把全部都投進去啊。」我說:「可你得過日子啊。」她指示:「我可以過日子。」


哦,好吧。兩週後,她整個薪水又出現奉獻裡。我又翻看奉獻:「你有沒有拿回該找給你的錢?」沒有啊。「你要過生活啊,神只要你百分之十,沒有你百分之一百。」她說:「上帝吩咐我這麼做,你就別來干涉我奉獻,行不行?」好吧。兩週後,又是整張薪水都投進去了。我再問:「你這次拿回找零了嗎?」她還說:「我不需要那東西。對,我是寡婦,可我還有生活,可是我們確實需要錢來建堂。」她硬是說:「我把整個薪水都奉獻了,你不要再管了。主正在成就一件事,我比之前更多,不欠任何賬。神借其他渠道供我所需,我也能幫助建堂。」瞧,人家獻上全部,可我當時只是把那奉獻單當作張紙,覺得她要留錢過日子呀。對她而言,這是敬拜,是神會加倍供應她。她說:「當我給神時,比過去只留給自己時還要多。」


說來慚愧,我那時沒弄懂,後來神才點醒我。有些傳道人也真是遲鈍,哈哈,直到神後來向我解釋,我才豁然開朗。哦,我明白了,我們曾去找蛙傳道,步道結束後,人都散了,只有兩個男子還跪在前面禱告,還有宣教士和我留著。我打算等宣教士一起回家住宿,那兩個人在那兒要得救,我也上前一起祈禱想加快進度,突然,其中一個神情亮堂了,臉上喜樂滿溢,看得出他得到了救恩,另一個卻毫無動靜。那教會收奉獻的方式很有意思,在門口放個錢盤,你路過那兒,憑良心投點。很多人可能沒多少良心,所以那盤裡也沒多少,會後,那兩個男的陸續離場,沒剩下幾個人。沒得救的那位,看也不看奉獻盤,一路走下臺階離開,再沒出現。我當時沒多想,覺得正常吧。至於那位得救的,歡喜抱住我和宣教士,一路走到門口看到奉獻盤,居然掏出錢包,也不看裡頭還有多少錢,就啪一下全部倒進去。而我親眼看見另一個人的態度是,看都不看就走了,一個奉獻全部,另一個什麼都沒留。那時我也沒多想,只是覺得好笑。後來神對我說:「你在祭壇上所看見的,和你在奉獻盤處所看見的,是同樣的信心或不信。那個在祭壇上得救的人,因為他在靈裡有足夠信心來接受我,所以當面對奉獻盤時,他也能憑同一個信心慷慨奉獻。我會回報他,比他以前擁有的更多。而另一個人在祭壇裡並未領受我,也就沒有信心。因此當他走到奉獻盤時,依然選擇什麼也不留,然後空手而去。」但當時我自己並不懂,需要神回想那畫面給我看,我才領悟。


神也要讓我們每個人明白,信心是一種更美祭物。也許你會說:「哦,那我從沒這麼做過,那就是還沒信心。」好吧,你若真想得這信心,不妨給神一個美好的奉獻,看他會不會以從未有過的方式回報你。我自己也想投入更多,不僅是金錢,也包括過去的經歷,心思,時間,凡能貢獻的都要給神。因為在給予中,信心就增長。信心是一種更美的祭物,讓我們大家都去給。你覺得呢?如果你擅長音樂,那就將音樂獻給主,若你擅長講道,就去把道傳講,若你擅長禱告,就多禱告,若你能做見證,就傳見證。不管你有什麼恩賜,把它完完全全地獻上,不保留底獻給神,這樣做就叫信心,而非只是談論信心或渴望信心,這本身就是那實體。信心就是向神獻上更美的祭物。有了這點,你就真擁有了它。你是否為自己已擁有一些而感到喜樂呢?


原頻:https://youtu.be/Y83mqYkD26Y?si=ED2L-t5oacCz6SQb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