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講到思想和大腦的區別。我們講過,大腦像硬體,思想像軟體,你讓你的思想跑去哪裡,大腦就會跟去那裡。也就是說,只要你的思想開始遊蕩,你的大腦就會為了與你的思想相匹配而重塑,這意味著不是想讓你聽到後害怕,只是調查研究一下,但不想大腦重塑成那樣,不是這樣的。
大腦可以分辨你是在調查研究,還是接受相信了。當你調查研究,大腦神經元會創造記憶空間,想法創造存儲空間,與你接受相信某事相比,調查研究創造增大空間其實更慢。背後的科學原理是當你做調查,你的大腦在增大記憶空間,你會記得自己看什麼,但你的大腦也能分辨,你是在調查,還是真的相信,如果你是在調查,那就是還沒相信。因此,它會減慢速度,一旦你接受了,它就長得飛快。如果你在做調查,然後想:我已有了足夠的研究,閱讀,我認同這了,那麼,從這刻起,不論你重讀的內容是什麼,就會加速,整個過程變快了,因為你認同了。
大多數人很難把握到這點,特別是有信仰的人,本來不該這樣,但他們傾向於這樣。有信仰的人,若心意還沒更新,就會照著以前經驗形成的邏輯行事。你不能總是這樣,因過去你的思考可能不合邏輯,你可能會認為你是,但實際上不是。其實量子力學在你的大腦活動比在生活其它方面都要多,一旦你打開它們,速度加快。記住,你打開它們,加快速度。
記住這兩樣,其實你也在創造新的神經元,就是膠質細胞,正是這些細胞使大腦的兩個半球連接在一起。透過神經膠質連接,信息從一邊傳到另一邊,你不是靠左腦或右腦分開來思考,像我們想的那樣,以為如果你是左撇子,就靠右腦思考;如果右手便利,就是左腦思考,這只是部分正確,但不全對。實際上,你的兩邊大腦就像一模一樣的鏡子,有一樣的信息,只是鏡像不同,所謂鏡像,就是成像不同,實質一樣。
你可以用大腦想像一下。大腦的一邊從很大的全局開始,從大到小縮到細節;大腦另一邊從細節開始,走向全局,這就是為什麼你能相信自己對某件事的記憶。比如你去大峽谷,你從大腦的一邊去看,取了全局再到細節。先看到全局,再注意到有隻鳥在樹杈上,這就是從全局再到細節。如果你在分析一整年的開銷,在看你的支票簿,或是銀行帳單,就會從細節再到全局,也許你先看一下餘額,再一筆筆細看。即使這樣,你還是會從全局再到細節。
如果你專注來看細節,就是先顧好細節,再讓它匯成全部。當你在看細節,就是想弄明白它怎樣匯成全部。這也和你大腦的另一邊相關,可以從全局到細節,或從細節到全局。如果把這兩個放在一起,從細節到全局,就像等邊三角形圖片,但在大腦另一邊,是從全局到細節,我這邊看是這樣,從你的方向看正相反。如果你把這兩個等邊三角形放一起,看上去,會像是遙控器上的快進按鈕這兩個三角形看起來是一樣的,朝著同一個方向。但是一個走向是這樣,另一個走向是那樣,從大到小,或是從小到大。看起來就像兩個等邊三角形,像快進鍵。
你的大腦就是這樣運作的,它是能記憶的。比如在英語裡,我們通常會說:「去給我拿本紅書吧。」我會先說「紅色」,再說「書」,你就會去找。但西班牙語就會說,「把書給我,紅的。」。比如圖書館,全局就是所有書,你會從所有書裡找紅色的書,你的思維就是這樣,可以由面到點,由點到面,二個方向,你兩邊的大腦是一樣的,只是運作方向相反,從面到點或是從點到面,這就是你能記住的,也許靠著細節你能記住更多。
女性更傾向於注重細節。這就是為什麼在某些領域,她們比男性更擅長,因為她們更注重細節。通常男性受到激勵才會關注細節,比如,想保住工作,最好留心細節,這就受激勵。我們講到男人的大腦,女人的大腦,其實運作起來大致相同,只是一邊比另一邊用得更多。
我們一直在講思想和大腦,還有大腦怎樣運作。應該說,大腦有一個不一樣的操作系統。我們當用的操作系統來自新約,就是基督的思想。但大多數人還是在舊約或沒有更新的系統中運作。這裡說,用一個過期的操作系統,一定没辦法得到預期結果,如果基督徒想要得到新約的果效,然而操作系統還是舊約的心態和觀點,會因為缺乏新約的果效非常失望。
舊約是一種基於表現的系統,全部都是做這個,不要做那個,完全基於表現,所以稱為律法。在新約裡,我們要用新約思維運作,就是基督的思想。基督的思想不是基於律法的思想,也不是基於律法的系統,不是基於表現的系統而是基於恩典的系統。當基督徒知道他們應該要有些果效,卻沒有得到,因為他們是按著舊約思維在運作,用的是舊約系統。
從這可以證明,若你沒得到該有的果效,你的第一直覺是更努力一點,禁食更多,禱告更多,做更多以得更多。通常教會的老生常談就是更多禱告,更多去愛,就是更用力。他們就是這樣定義愛,愛就要努力,如果你不夠努力,如果你不告訴神你有多愛祂,你就不夠努力,那麼你就沒有全心全意愛神。這個系統其實就是胡蘿蔔加大棒。本質上,就是他們拿著蘿蔔說,「你想要更多嗎?那就做更多。」你想要更多?還有更多,永遠都有更多,總會有更多的事要做,要做最新的,得到最新的,讀最新的書,要有新的恩膏,不管是什麼,總會有更多。
你必須意識到,如果你這樣想,若沒看到當有的結果,你就主動去做更多的事,這本身證明你是在舊約思維裡。絕大多數的基督徒和教會仍然在舊約思維下運作。他們可能重生了,因為他們信耶穌,相信耶穌所做的,相信祂死裡復活,該做的都做了。他們在這種新系統裡,老實說,假設沒重生,那系統對他們會更有效,至少他們在從前的系統下還能運作,這很重要。
當你從那個系統出來,換句話說,當你重生,很多人只是在教會裡,但沒有重生。當你重生,就換了一個不同的運行系統,舊的系統對你没用了,這就是為什麼多給誰,就向誰多取。當你的操作系統換了,你必須改變做事方式,但大多數人從不改變做事的方式。要知道,沒得救的人,他們不懂得恩典,他們沒有領會,他們會想,我想要得救,但是我的生活太糟了,我得先洗心換面才能得救,他們是在舊約系統運作,完全基於表現,即使他們沒有重生也是,因為舊約不是給重生的人,是給天然人的,是用來將天然人導向基督。
這就是我們作為基督徒最主要要轉換的重點,必須要轉換到基督的思想,完全基於恩典的思維,就是基於國度的思維,不是基於國度就不可能基於恩典。問題在於,今天我們很多人在教導恩典,卻沒有教導國度。不明白國度,不行在國度裡,他們以為恩典就是,不管我做什麼都沒有關係。這不是恩典,恩典是神加給我們能力,使我們能超越自我而活。這就是保羅對提多說的。
我們要明白這不是基於表現,但不是說,你的表現並不重要,你的表現是很重要,但對神來說,你得救與否不是基於行為,你入門與你的表現無關,你入門後,你的生命,裡面所有不是基於你的表現,而是你的順服來憑信心行事。再說一次,這系統不是基於表現,基於表現的系統總是會說,「一定還有更多(要得,要學,要做)。」
為什麼?因為沒有更多了,神把自己給了我們,不需要別的了。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經歷,更多成長和活出來,但没有更多可以擁有的了,因為祂已將萬物給了我們。問題在於人擁有萬物,但還沒有經歷過。因為沒有經歷過,就不認為自己有。
舉個例子,有人送庫里生日禮物,他喜歡的餐廳的禮品卡,他把它放在錢包裡,和別的卡放在一起,他幾乎不用這些卡。過了一段時間,他忘了它在那裡。雖然有人為我他的飯買過單,已經是他的了,卻只是在他的錢包裡,因為他忘了。所以若你不知道你有什麼,你就用不了。照這樣看,若神把萬物和自己給了我們,之所以忘記是因為沒有看見,要是哪天把錢包裡的東西都翻出來,就會看到,然後說:「我們得去那。」但是因為看不見就想不起來,那怕擁有它,也沒好處。雖然去了很多地方,吃了很多,卻沒有用這些卡,因為忘了。
同樣,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,祂給了我們,我們有了。就因為我們沒看見,不在眼見也不在頭腦裡,我們不認為自己已經有了,我們就求神。神說,「抱歉,我已經把一切都給你了,不能再給了。」
信心就是照神說的去信,明白祂已經把萬物賜給我們。對神說,「謝謝你,你是耶和華以勒,我感謝你!」於是你的需要就得滿足了,就是要邁出那一步。看起來很簡單,確實是這樣。
要是你覺得,這也太簡單了,肯定不止這樣。當心!這就是基於行為的舊約思想。新約思想就是國度是我的,我的父願意把國賜給我。我有神的國度,看哪,神的國在你心裡。所以我有神的國,這個國在我裡面。首先,這是看不見的,要是不加注意,就不會在我們心裡。它不會不在基督的心裡,但它會不在人的心裡,心裡沒有,眼裡也就看不到,然後忽然就會覺得,我需要更多,還需要更多。事實是,你還沒有安息在知道你所擁有的裡面,以致於你無法看見你想要看見的豐盛。
另外,你要確保你從神那裡所期待的是祂給了的。如果你看過很多關於耶穌或摩西的電影,保證你會有不切實際的期待,不切實際不是說要求過高,因為你不可能對神要求過高,但你會有不現實的期待,就是說你的看法脫離實際,你會對神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,不是說神不能充充足足成就一切,超過我們所求所想。祂絕對可以,但祂不會越過自己的本性行事。
像是我們有時候會說,為什麼神做事要這麼久?神會說,『不是我太久,我是在等你相信。』因為有時你以為你信,其實你沒有,因為你信一個程序模式,你以為會照著程序來。什麼是程序?就是基於表現的舊約思想。如果我做 ABC,我會得到 D,這就是基於表現。你不能照著程序來,但你要明白:有國度原則,但不一定是國度程序,你明白區別嗎?我們必須改變思想。
庫里課程現場坐得很滿是件好事,有幾個原因。第一,我們能在休息時互相認識下,交換名字。這意味著當你回家,你能說出 10 到 20 個人名,你可能不知道每個人的名字,電話號碼或郵件,但你能認識 10-20 個人,然後說,嘿,讓我們保持聯繫,來談談這個。回去以後,我下周給你打電話,討論一下課上學到的。有人會說,我幹嘛要這麼做,不認識他們。除非你下周給他們打電話,不然你永遠不認識,但是你應該了解你的肢體,打電話給 10 個人,你就能成長,因為每個人都會聽到和你不一樣的內容。大家各自不同輸入,很快你就會說,對,哇!我記得這點還有那點,內容不斷疊加,就比課上聽到的加增豐富起來。
這對你有好處,你會發現這點很重要。約翰雷克能力的秘訣之一是和志同道合的基督徒團契相交。你這周在這裡學習,大概就是三百人中的一個,他們都是當面教的,很多人畢業出去,但你聽出去的人分享,從中吸收,如果你已經照做,你會發現,這大有不同,一樣的原則,卻更加深入,更多啟示,把更多內容融會在一起,且全都相合。
所以與志同道合的基督徒團契相交很重要,這意味著你會找到深深吸引的人。神會把你帶向兩種人,一種與你一拍即可,另一種被大大使用和你作對。兩種人你都需要,當你們互相吸引,你們會分享交流這些,生命就會成長,當你回去,你可能只想和這些一起上課的人待在一起,特別是有真知識,想活在這裡面的人。
舉個例子,庫里不信節食,節食是在浪費時間,這只是短期出成效的快速解決法,不會長久。他相信的是營養均衡的飲食,做你該做的,長期堅持下去,就是一種生活方式,也有一些特定的節食,但大多數特定的節食並不奏效。當你來這裡,你聽到這些課,當你回去,你需要和人談論這個,不僅僅是一兩天,而是從現在開始,你需要一直去分享。
回到節食,如果你要節食,但你的配偶不節食,你會堅持不住,二人若不同心,豈能同行呢?你們至少要下定決心一起做事。學習神的話語也是一樣,你的決心要和目標達成一致,如果你的決心和目標達成一致,你就能走得很遠。有句非洲諺語說,如果你想走得快一個人走,如果你想走得遠和別人一起去,因為你需要二人同心一起做事。要知道同心的人越多,能做成的事越大。從自然的角度來看,你的支持團隊越大,你越有可能堅持住,達成起初的目標。
這就是為什麼如果你打算做什麼,公開告訴所有人,如果你想節食減肥,卻不公開,很可能不會管用,要是你失敗,必須承擔後果,這就是背後的原理,所以你必須把它公開化。一樣的道理,當你回去,你需要繼續聯繫別人,團契相交,繼續來談,繼續跟進,彼此交流,重要的是讓這成為一種生活方式,不然它只是臨時解決法,難以長久維持。
世界不間斷地做工,讓你的心意不要更新,僅僅 30 或 45 分鐘的主日講道不能讓你心意更新,你需要每時每刻都在更新。可能有人會反對,但你能進入那種生活方式。
最後,這裡講到心意必須更新,換成新的操作系統,就是新約聖經中‘新的盟約’。講到屬肉體的思想,屬肉體的思想就是導向天然或肉體的思想。天然思想與屬肉體的思想基本上一樣,屬肉體的思想,由感覺、環境或世界做事方式所引導。一個人可以上教堂、讀聖經、背誦乃至引用經文,但仍然是屬肉體思想,這也是宗教的思想。一個屬肉體的思想也許說相信聖經,但行為上顯出其思想、行事與屬世思想的人無異。
一個屬肉體思想的基督徒,他的行為與生活方式可能跟未信主的人差別很小,兩者沒有不同,人就想出一個恩典的概念,以此解釋我們的生活方式,没必要和這個世界不一樣。屬肉體思想的人做決定和未得救的人相差無幾,如果未得救的人有好的道德標準,和屬肉體思想的基督徒可能没什麼不同。
屬肉體思想的人做決定通常出於懼怕,他們會解釋自己的行為比較‘有智慧’,而那些委身基督徒生活方式的人,則是‘狂熱分子’,他們依賴的智慧在雅各書 3 章有清晰定義,當他們說,「弟兄,要有智慧」,這說穿了就是妥協,他們講的智慧不是從神而來,是屬魔鬼的,屬世的,完全基於感官,下次回來會在《雅各書》讀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